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我估了595分,辽宁的,理科,应该怎么报志愿?

2024-09-03 17:54:48 | 立志愿

今天立志愿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我估了595分,辽宁的,理科,应该怎么报志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我估了595分,辽宁的,理科,应该怎么报志愿?

怎样算出高校录取线

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校线,同一高校每年的校线也不相同,这是因为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总体水平不同,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参考人数和招生计划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各校的录取分数线都会与往年截然不同。但是只要认真分析一下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从中发现某一高校的录取特点或趋势,从而预测今年的校线。

以湖北省为例,笔者以年度为横轴,以录取线差为纵轴,得到两所知名高校校线的近年来录取变化图如下。请先看武汉大学近5年在湖北省的录取情况:把武汉大学从2003年到2007年的理科类校线,分别减去当年的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得到的录取线差分别为25分(527分-502分)、47分(608分-561分)、46分(570分-524分)、45分(591分-546分)、46分(594分-548分),这5年的录取线差的平均录取线差是42分,这个平均录取线差就给下一年报考武汉大学的考生提供了一个参考数值,也就是说考生高考分数减去批次控制分数线之差大于高校平均录取线差,才有可能被武汉大学录取。

从图中可知:武汉大学理科类5年的录取校线比较平稳,每年高出批次线的40-50分之间,没有出现“大小年”的现象。

再看浙江大学近5年在湖北省的录取情况:理科类5年的录取线差分别为0分、1分、99分、15分、92分,从图中可以看到浙江大学在湖北的录取校线每年变化很大,出现了明显的“大小年”现象。

为此,考生可以参照上述作图分析,根据收集到的近5年相关学校在本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校线资料,得出全国不同高校(文或理科类一、二、三、四批)在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录取校线的变化特点,从而对下一年的高校校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三、运用校线

当高考成绩和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公布后,考生和家长可根据当年本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招生政策,收集相关资料,查阅高校及专业的历史录取信息,通过校线算出录取线差(一般计算5年),确定平均录取线差,预测院校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对比自己的实力(即考生高考分数相对于批次线的线差),当“考生分数线差”大于 “平均录取线差”时,才能作进一步的预测(暂且叫线差法),从而推敲哪些院校适合填报,哪些院校不能填报。

具体方法可分三步:

第一步:计算考生分数线差。根据考生高考分数及今年批次控制分数线计算考生分数线差。如2008年理科考生甲的高考分数595分,假如湖北省今年一本理科类控制分数线为530分,则考生相对于一本批次线的分数线差是65分(595分-530分)。

第二步:确定可选院校范围。根据考生的分数线差确定可选院校的大致范围。假如按线差65分给考生甲选择院校,全国有很多一批院校可供选择,此时考生甲应根据自己的喜好,重点找出想上的院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把这几个院校近5年的校线列出,分别算出每年的录取线差,相加后取平均录取线差,然后认真进行对比,看哪个院校与自己的65分线差相匹配,权衡自己的分数优势,在一般情况下,考生的分数线差比院校平均录取线差大得越多,录取的概率就越大。

第三步:判断报考院校的风险。由于各年度录取线差波动有的比较平稳,有的波动较大,对于录取校线比较平稳的院校,在综合考虑其它因素后,平均录取线差是值得参考的;对于录取线差波动较大的院校,必须先对其将是“大年”还是“小年”作出基本判断,再按上述方法或加或减一个合适的修正数后,才能确定填报该校的线差数值。如理工类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科类如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

通过以上方法确定的平均录取线差再与考生所具有的分数线差一一比较,能很容易筛选出哪些院校门槛太高,不适合或权衡填报;哪些院校门槛适中,适合或重点填报;哪些院校门槛太低,比较放心或不予考虑填报。

当然,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招生人数、冷热门专业、个人兴趣、就业前景、费用多少、身体条件、就读地域、从众心理等等,都是要考量的,但校线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里的线差法是一个最基本的方法,考生和家长不能简单的、机械的照搬照套以往的录取分数。只有全面剖析,重点筛选,遵循拉开档次,保持梯度的原则,在了解以往录取分数的基础上,分析今年可能产生的情况,摸准今年录取分数“跳动的脉搏”,才能达到填报志愿的最高境界

我估了595分,辽宁的,理科,应该怎么报志愿?

我估了595分,辽宁的,理科,应该怎么报志愿?

595能报考清华北大吗?够呛吧~!
一楼的是北京的吧?我们辽宁分数线至少640↑。
我那年这个分数可以选择除了有数那几所名校外的大多数学校。
建议你分析分析历年来各校录取分数线。
二楼说的很好,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比什么都重要,一辈子的事,千万要慎重。
另外不要去专业性强的学校学其他专业,如建筑院校就建筑专业最好,别去那学什么计算机、外语类的。而这类学校的本职专业分数也不低。

你的分数当年报考大连理工、东北财经、东北大学基本可以选择个好专业,近几年不知道,你还是查下历年资料较好~!

我估了595分,辽宁的,理科,应该怎么报志愿?

高考加分的问题

立志愿(https://www.jl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加分的问题的相关内容。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由于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有没有取消的必要?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加分条件
根据规定,应届高中毕业考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高中阶段获 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通过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体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的考生。上述七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
有三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三类考生分别是: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
此外,还有其他可加分和优先录取的相关规定,如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加分档次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增加20分投档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以及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须经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

增加10分投档

考生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
加分政策还对退役军人的加分投档作了明确规定: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奥赛加分讨论
某省19名高考生被保送名校,其中绝大多数人曾获得奥赛奖项,让众多考生和家长很是羡慕。
奥赛成为保送名校的“敲门砖”,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奥赛近年来屡遭专家炮轰。2009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规定,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包括: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被列入选拔保送生的条件。
著名数学家杨乐说,现在的数学奥赛更多的采用应试的方式,十分不利于孩子数学素养的培养。他指出,很多参加奥赛的学生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孩子再用削减其他课程的方式进行集中训练,这种集中辅导并不是启发式的,而更多的是对解题技巧的训练,应试的色彩十分明显。
福建省人大代表不久前也提出了“关于‘奥赛’、‘创新大赛’、‘省优秀学生’与高校招生加分脱钩的建议”,认为应取消高考奥赛加分。但由于遭到部分奥赛获奖学生家长的抵制,取消和降低奥赛加分的政策最终没能得到执行。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部分省份政策
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广大考生对高考公平的呼唤,全国不少省份对高考加分政策有了调整。
首先是对一些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的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北京市规定,今后本市认定的高考持有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的测试项目,将被限定为15项。它们分别为:足球、篮球、排球、棒球、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定向越野。此政策的最大变化在于,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汽车模型、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简称“三模两电”)和棋牌类项目的体育特长生认定资格将被逐步取消。
上海市则规定文艺特长生加分分值减少,一些竞赛项目加分分值也由20分减为10分。
在2008年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加分表“文艺特长生”一栏中,获得全国及上海市文艺竞赛个人一等奖或前三名(需赛前经市教委认定加分项目)和获得上海市学生艺术团(重点团)优秀团员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原来可以加20分;今年降到了10分。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一般团)优秀团员的加分也从2008年的10分降到了今年的5分。
其次,对以“权”换“分”的“重灾区”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重庆市200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就明确规定,继续保留获市级优秀学生称号和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并获得市人民政府及以上表彰奖励者加20分的政策,取消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规定。
而奥赛等加分“重要武器”的力量将逐渐被削弱,例如重庆方面就规定从2009年起,高中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加分政策不变,但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调整为报考在渝高校加20分。从2011年起,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不再享受加分政策。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腐败通道
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湖南省体育局在清理督查中发现,个别“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竟然比国家规定多了七八秒,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小学生,令人啼笑皆非。
一些获取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高考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和“背景”,其父母不是党政机关干部,就是财大气粗的“大款”。这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们,靠的并不是体育实力而是家长们的关系和金钱,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开造假事件说明,如果不能全面堵住政策漏洞,不把权钱交易从高考领域中完全驱除,高考公平就难以保证。
为了人才的公平选拔和培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高考加分制度。要通过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严惩违规等途径,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不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使这一制度带给考生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热议
观点之一:加分政策本身就体现不公平
1.加分政策是在又一次强化起点的不公。
2.加分政策不看家庭背景不表示就公平。
3.不要在考试之外制造不公平的加分。
观点之二:加分过程就埋下特权的种子
高考是“一分定生死”,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中,能穿上一件“加分”的马甲,意味着什么乃是不言而喻。而对于每一分都要靠自已去搏的“裸考”学生而言,则如同在枪林弹雨中光着膀子与穿着铠甲的对手角逐,要想胜出又有多么艰难。虽然加分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却无法改变最基本的事实:加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人为制造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而事实也一次次证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异化为权势家庭的“寻租”。
观点之三: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应当缓行
任何政策都是有一定惯性的,过去的政策影响的是现在,而现在的政策影响的是将来,所以取消高考奥赛加分,最好不要骤然行事,而必须顾及政策的惯性。 这也是家长们反对取消奥赛加分政策的关键所在,所以,取消奥赛加分,请给学生和家长们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
观点之四:调整加分政策应该从长计议
高考分数就是一根坚不可摧的硬杠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是有说服力的,是让人口服心服的。作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管理部门,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不正常现象,就要与时俱进,深入调查,汇总各省的做法,看看能不能从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解决问题。

注:浙江艺术类高考加分已取消,有兴趣,还可以学,但最好不要花太多精力,学习现在最重要。 立志愿

以上就是立志愿整理的我估了595分,辽宁的,理科,应该怎么报志愿?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立志愿。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立志愿:www.jlzhiyu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我估了595分,辽宁的,理科,应该怎么报志愿?”相关推荐
对志愿填报完全不了解,应该怎么填志愿?
对志愿填报完全不了解,应该怎么填志愿?

对志愿填报完全不了解,应该怎么填志愿?如果您对志愿填报完全不了解,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您开始填报志愿:1.寻求信息和指导:咨询学校的招生办公室、高中老师、职业指导老师或专业的招生咨询机构,了解有关志愿填报的具体要求、程序和时间安排。他们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2.研究专业和学校:了解不同学校和专业的情况,包括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等。通过参观学校、参

2024-06-29 16:57:36
我的志愿填报错了怎么办?
我的志愿填报错了怎么办?

我的志愿填报错了怎么办?首先,不要慌张,打电话到填报志愿的学校招生办,告知对方填报志愿时没有看清楚,填错了学校。然后书写一份退档申请书,申请书上说明自己的退档缘由,然后将父母的身份证号码,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还有准考证号,学生号填上去,交给学校的招生办,就可以了。其次,打电话到自己想去的学校,将情况告知目标学校的招生办老师,让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就会预留出名额,等待二次收录时,将学生收

2024-08-06 21:30:40
高考志愿出错了应该怎么办
高考志愿出错了应该怎么办

高考志愿出错了应该怎么办1、如果对现在就读的大学不满意,可以有两个方式解决,第一个方式是较为极端的方式,退学后重考,但难度较大,成本较高。2、第二个方式就是通过考研进入名校读书,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及院校。既提升了学历,又实现了名校期望。高考志愿填错还可以改吗?可以在期限内修改。当考生发现自己的高考志愿填错了时,可以登录自己填报志愿的网页上进行修改。如果考生是在高考

2024-10-01 08:49:58
急,我该怎么报志愿,我是湖南人
急,我该怎么报志愿,我是湖南人

急,我该怎么报志愿,我是湖南人湘潭大学是你唯一的选择去年湘大高出控制线4分....和你今年情况正好相同但是这种事情说不定的...你报这个1.要选专业服从(能进去就是好事)2.最好选个学校服从...虽然可能会给你随便分个学校...但是至少是重本2二本志愿一定要填...你的分数太悬了....有50%机会就去二本了要是你不填...最后一定会后悔如何在湖南高考网上进行志

2024-09-06 22:11:13
我是今年浙江考生,考了524分志愿该怎么填?
我是今年浙江考生,考了524分志愿该怎么填?

我是今年浙江考生,考了524分志愿该怎么填?我也是浙江文科的高考生1.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这个是必然的.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学院因为今年没有确切的2本线了,这两所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都要超2本线,今年肯定更高.报名也异常的火暴(我在知道这里看到过好几个理科530多的人想报那里了).而像丽水学院,台州学院这些比较偏远的学校没有人愿意去,一些护理之类的冷门这专业,分数会挺低的.

2024-08-21 00:29:08
高考志愿应该怎么填报?
高考志愿应该怎么填报?

高考志愿应该怎么填报?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决定自己未来教育和职业道路的重要决策,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以下问题:1.合理评估自己的成绩和实力:首先需要评估自己在高考考试中的成绩和考试的录取条件,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相对合理的志愿填报计划。2.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高考志愿填报意味着选择自己未来的专业和学校,因此,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寻找自己适合的职业目

2024-06-28 15:26:54
报志愿时,应该怎么样去报?应该注意什么原则?
报志愿时,应该怎么样去报?应该注意什么原则?

报志愿时,应该怎么样去报?应该注意什么原则?(1)要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来选择志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选择国家建设急需的专业,是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志趣和需要是相辅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得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2)要考虑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以招生院校在招生地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统计

2024-07-18 23:19:36
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了解大学专业应该怎么办?
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了解大学专业应该怎么办?

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了解大学专业应该怎么办?如果您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了解大学专业,可以参考以下建议:1.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2.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薪资待遇等信息,以及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等情况。3.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该专业。4.向身边的老师、同学、亲友等咨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高考志愿:如何

2024-11-01 06: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