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01:49:40 | 立志愿
申请难度最高的英国大学专业
2015年的UCAS申请已经结束了,所以也是时候来做一个总结了。2015年是英国高等教育创纪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共有718480人通过UCAS申请英国大学,其中共有532265拿到了offer,进入了英国大学的37000个本科专业。
收到最多申请的英国大学是圣安德鲁斯大学、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
在这将近四万个的专业中,有一些专业特别受欢迎(申请压力也最大)。我们排出了申请人数最多的10个专业,看看你跟上潮流了吗?
商科
商科包括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英国最流行的专业除了商科也是没sei了。在过去两年中,每年都有28万人申请。虽然商业研究听起来有点无聊,但是架不住他们的就业率高呀!商科学生的就业率是英国最高的,所以申请人多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从2009年以来,护理的申请人数就一直在稳步上升。这是因为当年宣布从2013年起,护士必须要有学位。到2014年的时候,当时已经有238,000人通过UCAS提交了护理专业的申请。
创造艺术与设计
创造艺术与设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服装设计到美术动画都属于这个范畴。每年约20万的学生会申请该类专业,同时这也是每日电讯报上大学专业搜索工具中被搜索次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就像艺术创作一样,社会学也涉及多个学科。最流行的社会学专业是是心理学,犯罪学和社会工作。不过,虽然社会学专业有巨大的工作需求,做社会工作的人数却在过去年中不断下降。
法律
虽然实际上学法律的人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就像商科一样,法律硕士是英国有着最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专业。所以虽然读法很苦,但它也很有吸引力。共有超过103,000名学生申请了法律专业。
工程
世界上前十的工程类大学,英国就占了三个。所以工程专业受欢迎也就很正常了。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增加,申请工程课程的学生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
计算机科学
如果你有一个计算机的学位,你的工作是非常极端化的`。你有可能天天盯着代码建系统,也有可能愉快地做游戏。英国有超过一百所大学在教计算机科学,所以报名的人也就多了。今年还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14年的时候,报名人数是97000人。
教育
教育近年来买每年都出现在英国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中,永远排在前10位。2015年申请人数最多的专业中,第九名就是教育,包括早教和教育学。这个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想在苏格兰找到工作很难。
物理科学
物理科学其实是对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和地质学学科的研究。近年来申请物理的申请人数在稳步上升,在过去的几年中,报名人数在2014年就已超过10万,今年人数更多。
历史
大约有40000名学生每年会在英国各地的大学学习历史。世界历史研究是2015年第八个申请人数最多的专业。为什么这个古老的专业竞争压力却那么大?因为它的就业不错,可以当中学老师,也可以成为考古学家。所以这个专业才不是老古董。
不过在最后的时候也要提醒一下大家,虽然这些都是申请人数最多的课程,在英国,法律、商学、艺术创作和设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也是英国大学专业中辍学率最高的。
【扩展阅读】
在英国,MBA专业享有盛誉。英国众多商科学生和商业从业者会选择MBA,以继续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我以下就对英国的MBA做一简要介绍。供有需要的同学们参考了解一下~
1、专业概况
英国的MBA院校在世界上的声誉颇佳,一直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申请者。英国有100多所院校开设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绝大多数为全日制一年制课程,比其他国家所需的时间要短。但是在个别院校,课程时间稍长。另外,学生还可以兼职长期学习。
2、主要课程
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等。
3、院校推荐
推荐院校:伦敦商学院、剑桥大学佳奇管理学院、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华威商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帝国理工大学商学院、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巴斯大学管理学院、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商学院等。
4、申请条件
学术要求:本科学士学位,部分院校要求学生3年及其以上的工作经验;
语言要求:雅思6.5-7.0(一般要求各项不低于6.0),具体因各个院校要求略有不同。
5、申请材料
a、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证书。
b、管理的工作经验证明:一般的MBA课程要求在入学前有三年以上的管理工作经验,少数学校在接受应届毕业生。
c、学生在校成绩证明及其其他证书
英国的MBA课程质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于中国的申请者来说,选择英国的MBA课程,不仅意味着一个知名学位的获得通道,更是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优秀平台。
北京联合大学学校代码是11417,招生学科包括考古学、中国史、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术型硕士,金融、法律、教育、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交通运输等专业。建校37年。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北京联合大学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位于北京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是北京市首批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院校、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职业教育等级分级改革的试点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理事单位和成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中俄交通大学联盟中方主席单位。
学校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1985年,北京联合大学成立。1987年,北京市卫生职工学院中医部并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2001年,市教委同意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工程学校和北京市化学工业集团职工大学划转给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北京联合大学。2008年,北京市化工学校、北京市医药技术学校、北京市医药器械学校并入北京联合大学。
学院设置
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70个,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599人,其中专任教师1463人、外聘教师218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57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52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762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415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9人,北京市级高层次人才20人,北京市级拔尖创新人才9人,北京市级优秀教师21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33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8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北京市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旅游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财务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学、应用心理学、软件工程、电子商务、酒店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旅游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传承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首旅集团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通信工程、特殊教育 。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酒店管理、数字媒体艺术、历史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工艺美术、特殊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环境设计 。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档案学。
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经贸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点12个,16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为教育部学位办教育硕士试点领域;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6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 立志愿
重点学科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北京学、工商管理。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经济法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食品科学、特殊教育学、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学。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中国史、地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政治学。
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类别:金融、法律、教育、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交通运输、中医、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国际商务、电子信息、机械、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艺术。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4个,院士科研工作站2个,2个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3个,设有人居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41个。
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李德毅院士工作站、周成虎院士工作站。
北京市级科研平台: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生物质废弃物质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北京市旅游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脑与认知智能北京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获批25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其中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4项,重大项目批复数量位居市属高校首位。其中研究中心项目获批3项含重大项目2项,规划项目获批15项含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2项,决策咨询类项目获批7项含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5项。获批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共计7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项,涉及学科:管理学;青年基金项目6项,涉及学科:艺术学1项,管理学2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项,教育学2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有纸质图书304.20万册,有电子期刊81.55万册,学位论文939.21万册,音视频152345小时。购买、试用及共享中外文数据库148个。参与北京各高校间的文献资源共享,获北京地区高校“馆际互借服务”“原文传递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先进集体奖,与北京学研究所共建北京学文献信息中心,与管理学院共建管理学科文献信息中心,成立文献特藏部,获批国家古籍保护协会会员单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亚洲、欧洲、美洲的52个国家和地区的255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2019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复的招收港澳台侨研究生资格,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举办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休伦大学学院等开展了“2+2”“3+1”项目;与俄罗斯喀山大学、全俄对外经贸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商学院、波兰雅盖隆大学、日本新潟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建国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开展了在校生交流项目;与美国肯特大学、加拿大加西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开展硕士学位项目等。
以上就是立志愿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立志愿。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立志愿:www.jlzhiyuan.com2025-01-01 23:54:31
2024-12-10 02:48:46
2025-01-10 16:17:31
2024-11-29 23:13:56
2024-11-19 07:13:36
2024-11-17 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