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13:15:00 | 立志愿
如果上本科的话,就不要考虑专业的事,因为热门专业肯定是没得选。你要是想选热门专业,很大概率上不了本科。如果大家想要保住自己的专业,就想挑选一个热门专业。
1、优先选择公办本科院校
首先,考生可以考虑所在省份地方类学院(如山东的济宁学院、枣庄学院)的中外合作或校企合作的特殊招生项目;其次,可关注外省在本省招生数量较少的学校,因为招生人数少,所以每年的分数波动大,可能是适合“捡漏”的机会;第三,考生可以关注办学层次由专科刚刚升至本科的公办院校,这部分学校的分数要求也会没那么苛刻。
2、尽量发挥选科优势
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边缘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应从自身选科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所选科目的作用。
一般来说,专业/专业组的选考科目限制越多,那么参与竞争的考生就越少,低分高就的可能性就越大。
3、独立学院转设的情况
对于本科线附近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今年转设为“公办”的独立学院,在未来的几年中,这类学校的录取分数将呈现
一般建议大家挑选,那些刚过录取分数线的某些专业,能够录取擦边考生的大学。这种情况,咱们上本科的几率比较高。不过这个专业,可能有点“冷”,以后就业不太容易,同学们只能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考研或者考公务员。
如果某些考生,就是想学特定的专业。比如:有个同学这次高考发挥失常了,高考成绩只超出本科分数线10分。但是他就想当老师,非得上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
同学们可以结合报考资料,挑选一些冷门的师范专业,并且这些专业在以往录取情况都不好,总是招不满。这里就不要考虑城市因素了,大城市的师范本科院校肯定去不了。如果城市偏一点或者是大山沟子,这样没人愿意去,你也很有可能被录取。
立志愿(https://www.jl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怎样填报高考志愿才能保住专业的相关内容。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明确当地的招考政策至关重要。目前,部分省份已实行改革,即在报志愿时以专业为先,学校为后(即先选择专业,再选择学校)。这种方式有助于确保你能够顺利填报你心仪的专业。如果选择按照传统的填报方式,即先选择学校再选择专业,则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因为在报考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学校会依据排名进行录取(例如,若招生计划为2,而报考此专业的考生有5人,除非你排名在前3位,否则无法就读该专业)。因此,为了提高志愿专业被录取的可能性,建议仔细研究近两年该专业在考生所在省份的招录情况,包括投档分数和排名等信息。结合今年自己的排名进行填报,可以大大提高你被心仪专业录取的机会。2025-01-01 23:54:31
2024-12-10 02:48:46
2025-01-10 16:17:31
2024-11-29 23:13:56
2024-11-08 22:57:03
2024-11-19 07: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