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4 19:58:56 | 立志愿
立志愿(https://www.jl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2年高考加分项目调整变化_各省份新高考变化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为获取加分的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 教育 的公平公正,那么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了2022年高考加分项目调整变化,欢迎参阅。
高考加分项目调整变化
1、对奥赛全国决赛获奖学生、科技类竞赛相关获奖学生,由原来的可具备加分、保送资格,调整为高校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参加本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资格,是否可享受投档加分照顾由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委决定,不再具备保送资格。
2.对奥赛省赛区一等奖获奖学生,由原来的可具备保送、投档加分资格,调整为高校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参加本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资格,不再具备保送、投档加分资格。
3、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加分项目限定为田径、 篮球 、 足球 、 排球 、 乒乓球 、 武术 、 游泳 、 羽毛球 等8项。各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还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在上述运动项目之外增加一般不超过2个强身健体项目。
4、按照“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原则,鉴于部分省市地区已经自行实施了高考“加分瘦身”且力度比上述规定要大,加之我国高考招生实行的是属地化政策,因此有些地方会提前“瘦身”,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密切关注当地当年的招生录取相关政策。
各省份新高考变化有哪些
1.浙江
英语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2.山东
春季高考“ 文化 素质+专业技能”考试。自2020年起,“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考试满分320分,其中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80分;“专业技能”考试满分430分,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
全国新高考的三种模式
一、3+3模式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实行新高考改革的4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20种选科组合方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数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3门选考科目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二、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个省市,分别是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2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12种选科组合方式。该模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三、7选3模式
目7选3模式仅在浙江省实行,指除语、数、英三科外,考生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35种选科组合方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数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7选3的3科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高考志愿怎样才能填得好
1、要重视抓早,不要轻视赶晚
很多家长考生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几天就能搞定。其实不然,以本科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
考生及家长需要对这些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内容加以解读,吃透、读懂、弄通,需要掌握这些学校前几年的最低录取 分数线 (简称校线),并测算出当年大致的校线,等等。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报得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因此,希望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重视高考志愿填报,早作准备,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2、要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 经验 丰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其实这是很不合适的。
首先,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一定的认识。
其次,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而这个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
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立志愿
3、要有理有据,不要凭想当然
高考填报是关系考生命运和前途的终身大事,可现实中还有些考生及家长跟着感觉走,仅凭想当然、靠道听途说就完成了志愿填报。
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全面客观地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其次,要从学校的内涵上去识别大学。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和课程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总体就业率怎样?保送研究生或 考研 录取的比例如何?文理科的均衡情况怎样?等等。
因为文理均衡可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重点学科是职能部门对学科的认可度,院士、长江学者、教授的水平和数量是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就业率高、就业层次和就业地域这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去向。
2022年高考加分项目调整变化_各省份新高考变化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2022浙江高考加分政策及项目
★ 2022全国新高考政策模式是什么
★ 高考加分的项目有哪些
★ 2022新高考政策主要有哪些内容
★ 广东2022高考加分政策
★ 2022年新高考等级赋分表规则
★ 重庆2022高考加分政策及项目
★ 2020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变化
★ 2022广东新高考最新政策调整
★ 四川有哪些新高考政策2022
以上就是天津学乐器给加分吗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立志愿。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立志愿:www.jlzhiyuan.com学什么乐器能给高考加分?您好,钢琴,古筝,萨克斯,长笛等等都可以加分。但前提您是专业艺术生。因为只艺术生才有这个权利高考的分数线会低于文化生。如果是业余的个人爱则什么乐器都是不能给高考加分的。不过您还可以去参加那些独立院校的考试,它们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好像有才艺可以加20分左右.高考哪些艺术类的特长可以加分?高考特长生就是指艺术和体育的特长生,艺术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
学什么乐器能给高考加分钢琴,古筝,萨克斯,长笛等等都可以加分,但是以往盛行的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被大多数省(区、市)所抛弃,截至目前只有湖南和上海仍保留。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湖南省9月底出台的最新政策,从2013年秋季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将不再享受省教育厅举办的“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获奖的加分。扩展资料针对高考加分政策,在2014年底,教育部等
乐器考级加分吗乐器加分的高考政策在高考中,部分乐器的学习与表现确实可以为考生带来加分的机会。以下乐器种类通常可以参与高考加分:一、传统民族乐器1.古筝2.古琴(又称七弦琴)3.琵琶4.二胡5.笛子6.扬琴等这些传统民族乐器,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考中往往能得到额外的加分。考生通过展示其对这些乐器的
乐器高考加分吗有乐器类才艺的考生在高考中一般不可享受加分政策。国务院于2014年9月4日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本次改革对两类加分加大了规范力度,从2015年起逐步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具体以所在地区的政策为准。跪求关于浙江高考乐器加分的一些问题答案。。。希望大家能解答小妹的问题死心吧,浙江高考没有艺术加分如果有艺术天赋,你可以选择考艺术类,艺术类对
高考时乐器可以加分吗?现在·乐器考级是不加分1、的我今年高考完钢琴十级都是不加分的、但是建议你一定要去参加清华大学的艺术特长生冬令营拿到1级以及1级优秀可以有机会加30分(一级是最好的了)当然如果你的文化也就是自主招生考试时文化过了可以加60分的哦而且像浙江大学等高等学校都要认定的可以降低20~30分我今年就是文化差了1分所以没有得到降低60分的机会加油哦相信你高考加分的乐器都有哪些
学习乐器能为高考加分吗?学习乐器基本不能作为高考加分了。2010年底,教育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地调整两类加分项目:学科竞赛和体育特长生,并指出调整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即从2014年高考开始实施和执行。以往盛行的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被大多数省(区、市)所抛弃,截
民乐器加分有什么要求吗?乐器加分的高考政策在高考中,部分乐器的学习与表现确实可以为考生带来加分的机会。以下乐器种类通常可以参与高考加分:一、传统民族乐器1.古筝2.古琴(又称七弦琴)3.琵琶4.二胡5.笛子6.扬琴等这些传统民族乐器,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考中往往能得到额外的加分。考生通过展示其对
徐州一中科技特长生招生条件徐州一中科技特长生招生条件如下:1、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在B等级以上,学习努力,习惯良好,学业水平优秀。2、科技特长生在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等理科方面素养特别突出。3、人文特长生在历史、语文、政治等文科方面素养特别突出。4、考生需准备在学校官网下载《报名信息表》,按照要求填写携带身份证、以及能证明特长水平的获奖证书(均为原件和复印
2025-01-01 23:54:31
2024-12-10 02:48:46
2025-01-10 16:17:31
2024-11-29 23:13:56
2024-11-08 22:57:03
2024-11-19 07: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