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国家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条件如何呢?

2024-12-24 07:10:09 | 立志愿

今天立志愿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国家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条件如何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国家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条件如何呢?

国家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条件如何呢?

国家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条件如下:

1、符合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一、报考条件地方专项计划:

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本地所属重点高校承担, 由于每个地区情况特殊,所以国家教育部门规定,地方专项计划的具体实施区域、报考条件和录取办法由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实施区域要对本省(区、市)民族自治县实现全覆盖。

二、招生方式:

“高校专项计划”的录取工作实行单独志愿、单独投档录取,录取时间原则上在本科批次前进行。录取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原则上不低于相关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地方专项计划”录取纳入本科批次进行,实行单独划线,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方式。

高校专项计划、考生户籍以及招生范围: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院校为教育部直属有关试点高校,招生学校及专业详见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地方专项计划”招生院校由广东省部分本科高校承担。

招生专业以为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的理工类专业以及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农林、医学、师范等专业为主。

省招生办公室将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向社会公布在广东省实施“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高校及具体专业。

1、考生户籍

国家专项计划:只限区域,不限户籍。凡在实施区域的城镇户籍或农村户籍的考生,符合要求均可报考。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只限于指定县市的农村户籍的考生。

2、招生范围

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四地州学生。

地方专项计划:主要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

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的农村学生。

国家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条件如何呢?

专项计划资格审查有哪些要求

国家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限定在吉林省的镇赉县、大安市、通榆县、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靖宇县。报名考生需满足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户籍需在实施区域,且父亲、母亲或法定监护人亦需有当地户籍。考生应具有所在县高中连续三年的学籍,并实际就读。 立志愿


高校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同样涵盖上述县市,此外还包括延吉市、敦化市、图们市、珲春市、伊通县、长白县、前郭县。报名条件相同,需符合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且考生本人及其父亲、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需位于农村,户籍需在2021年9月30日前迁入实施区域。考生同样需具有所在县高中连续三年的学籍并实际就读。


地方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则扩展至全省农村。只要考生具备吉林省农村户籍和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即可报名。


“免费医学定向”计划的实施区域同样覆盖全省农村。报名条件包括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考生及其父亲、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需位于农村,且户籍需在2021年9月30日前迁入当地。


“订单农科生”计划在全省农村范围内实施。考生需满足当年高考报名条件,且本人户籍地必须位于农村。

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

立志愿(https://www.jl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的相关内容。

国家专项计划面向贫困地区招生,旨在帮助那些处于偏远地区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地方专项计划则是针对各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设定的招生政策,旨在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鼓励更多农村学子追求高等教育。

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县以下高中学生,如果勤奋好学且成绩优异,也有机会通过专项计划进入大学深造。这一政策旨在鼓励这些地区的学生,不因经济条件或地理位置的限制而放弃追求高等教育的梦想。

报名条件包括:学生的户籍、高中学籍以及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学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户籍要求,即户口在指定的贫困地区、农村区域或边远地区。同时,学生所在高中的位置也需要符合特定的地理条件,即位于县以下。

此外,学生还需要展现出对学习的热爱和努力,成绩优异是重要标准之一。这一条件旨在筛选出那些不仅有潜力,而且真正致力于提升自我,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学生。

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以及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的学生专项计划,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学子提供了更多进入大学的机会。

以上就是立志愿整理的国家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条件如何呢?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立志愿。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立志愿:www.jlzhiyu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国家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条件如何呢?”相关推荐
国家专项报名条件及毕业待遇如何
国家专项报名条件及毕业待遇如何

国家专项报名条件及毕业待遇如何国家专项报名条件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一,统一高考注册资格;二,户籍要求,需在实施区域内连续三年以上有当地户籍,同时父亲、母亲或法定监护人也需有当地户籍;三,学习经历,需连续三年在县高中注册并实际就读。符合以上条件的考生才有资格参与国家专项计划的报名。这一计划旨在为农村和贫困地区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机会,通过定向招生、降分录取等方式,为这些地区的优秀学生提供更

2024-12-10 15:21:28
江苏地方专项计划录取规则 江苏省国家专项计划报考条件
江苏地方专项计划录取规则 江苏省国家专项计划报考条件

江苏地方专项计划录取规则2023年江苏地方专项计划录取规则如下:一、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2023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我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地区,且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或市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二、录取条件如下:1、高考成绩达到江苏省本科线。

2025-01-08 23:25:07
国家专项计划如何加分?
国家专项计划如何加分?

国家专项计划如何加分?公布的高考成绩不包含加分。其中烈士子女(加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地方性加分政策各地有所不同,例如安徽地方性加分项目有: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加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2024-10-21 15:12:07
云南高考专项报名条件 云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招生条件
云南高考专项报名条件 云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招生条件

贫困县的高考加分政策法律分析:贫困县所谓的高考加分政策是指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一般来说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考生,具有填报专项计划的资格:1、高考报名时具有国贫专项计划中当地省份所属困难县户口且连续满六年。2、具有户口所在县高中三年学籍(在户口所在县实际就读,

2024-11-10 04:07:35
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是什么意思 地方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是什么
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是什么意思 地方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是什么

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是什么意思地方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是什么地方专项计划是一项特殊的教育政策,旨在为地方高校提供定向招生的机会,主要针对实施区域内的农村学生。这些高校通常为省属重点大学,招生时间安排在国家专项批次之后。招生对象需满足以下条件:考生需符合2022年高考报名资格。考生本人及其父或母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须在实施区域的22个县(区)和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且考生需在当

2024-10-24 23:27:54
河南地方专项计划如何报名
河南地方专项计划如何报名

河南地方专项计划如何报名河南地方专项计划是为具有特定条件的考生设立的录取途径,涵盖贫困地区、农村、少数民族、退役士兵等群体。若满足条件,考生可申请此计划。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高考报名时,需在志愿表中加入河南地方专项计划选项,并在考试成绩公布后确认录取结果。第二步,填报志愿时,应将河南地方专项计划作为首选,并结合个人情况和兴趣选择符合的高校和专业作为备选。第三步,提前查

2024-11-10 01:14:31
河南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对象和条件是什么?
河南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对象和条件是什么?

河南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对象和条件是什么?河南省地方专项计划报考条件如下:1、国家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为国家划定的我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单详见附件)。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符合2022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2、我省地方专项计划

2024-10-27 23:46:43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加分一样吗?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加分一样吗?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加分一样吗?不一样,一般来说是低的。获得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在填报相应学校和专业投档时,可以有一定的加分,即向填报的国家专项计划相应的学校专业投档时,是先给高考成绩加上相应的加分后投档。但如果国家专项计划没有能够录取,参加普通一本录取时则不再享受加分。高校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

2024-10-22 11: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