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复读多年,值得吗?

2025-05-04 23:55:24 | 立志愿

今天立志愿小编整理了复读多年,值得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复读多年,值得吗?

复读多年,值得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复读一次都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挑战,那么复读多次的考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应不应该、值不值得呢?我觉得,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和现实需求,要区别对待。

2001年4月3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改革新举措,取消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

当年,便有16265名大龄考生走进考场,占全国报名总数的0.36%,最后有1900多人被录取。这一政策的开放,确实让不少人重燃信心,也重拾了旧梦。

既然大龄考生在高考政策的允许范围内,那么选择考与不考,就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当然可以考,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重复多年考试的选择、非名校不上的做法,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却是可以探讨的。

梁实和唐尚珺,恰恰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据媒体报道,梁实除了是高龄考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民企老板。他之所以执着于参加高考,并且非四川大学不上,和自己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一直有个名校梦有关。

对于梁实来说,家庭经济生活早已经不是问题,参加高考无非是志趣问题,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消费。

而唐尚珺的情况则不然。他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后,就一直选择复读,一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准备高考上。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还曾经历过父亲病重无钱医治,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挣2万块的“复读招生费”。

而且,唐尚珺曾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这样的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但却仍执着于中国科技大学。

鉴于唐尚珺的现实条件和境遇,可不可以有些变通呢?事实上,唐尚珺当年也完全可以通过贷款或者其他渠道来筹集那2万块钱,然后等到毕业工作挣钱后再偿还。而如果唐尚珺早些年就选择一所不错的大学就读,然后毕业工作,难道挣不到2万块钱吗?

要知道,这12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最黄金的12年。在依循自我志趣的同时,也有必要量力而行。如果因为这份执着,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一定的负担,甚至是一定的伤害,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份执着究竟有无必要。

另外,还要认识到,我们考入的是一所大学,但是具体就读的,无非是一个专业。那么,唐尚珺之所以执着于中国科技大学,是不是只有它有那个自己心仪的专业呢?如果别的大学也有,又何必如此呢?

所以,复不复读、要不要多次复读,当遇到这样的问题后,不妨换个角度:当我参加高考,我究竟想要什么?当我执着于某所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相信,那个最终的答案,一定不是大学,更不是某个具体的大学,而是通过一所大学、一个专业,学会一定的本领,然后利用这份本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只是实现梦想的一个渠道、一个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就不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里,始终无法走出来。

复读多年,值得吗?立志愿

复读多次的考生到底是怎么想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复读一次都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挑战,那么复读多次的考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应不应该、值不值得呢?我觉得,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和现实需求,要区别对待。

2001年4月3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改革新举措,取消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

当年,便有16265名大龄考生走进考场,占全国报名总数的0.36%,最后有1900多人被录取。这一政策的开放,确实让不少人重燃信心,也重拾了旧梦。

既然大龄考生在高考政策的允许范围内,那么选择考与不考,就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当然可以考,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重复多年考试的选择、非名校不上的做法,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却是可以探讨的。

梁实和唐尚珺,恰恰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据媒体报道,梁实除了是高龄考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民企老板。他之所以执着于参加高考,并且非四川大学不上,和自己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一直有个名校梦有关。

对于梁实来说,家庭经济生活早已经不是问题,参加高考无非是志趣问题,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消费。

而唐尚珺的情况则不然。他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后,就一直选择复读,一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准备高考上。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还曾经历过父亲病重无钱医治,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挣2万块的“复读招生费”。

而且,唐尚珺曾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这样的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但却仍执着于中国科技大学。

鉴于唐尚珺的现实条件和境遇,可不可以有些变通呢?事实上,唐尚珺当年也完全可以通过贷款或者其他渠道来筹集那2万块钱,然后等到毕业工作挣钱后再偿还。而如果唐尚珺早些年就选择一所不错的大学就读,然后毕业工作,难道挣不到2万块钱吗?

要知道,这12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最黄金的12年。在依循自我志趣的同时,也有必要量力而行。如果因为这份执着,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一定的负担,甚至是一定的伤害,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份执着究竟有无必要。

另外,还要认识到,我们考入的是一所大学,但是具体就读的,无非是一个专业。那么,唐尚珺之所以执着于中国科技大学,是不是只有它有那个自己心仪的专业呢?如果别的大学也有,又何必如此呢?

所以,复不复读、要不要多次复读,当遇到这样的问题后,不妨换个角度:当我参加高考,我究竟想要什么?当我执着于某所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相信,那个最终的答案,一定不是大学,更不是某个具体的大学,而是通过一所大学、一个专业,学会一定的本领,然后利用这份本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只是实现梦想的一个渠道、一个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就不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里,始终无法走出来。

有些执着,可能只是一场误会

很多时候,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些执着,也是有着些许盲目成分在里面的。

有些人之所以执着于高考,可能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因素:千百年来形成的科举信仰。我国有一千多年的科举文化,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人生理念,早已融入了很多“读书人”的思想深处。

关于复读,古人执着起来更是令今人慨叹。比如多次参加科举,46岁时才中进士的孟郊;再如19岁考中秀才,但是考了一辈子都未中举的蒲松龄,最后在71岁高龄勉强被赐了一个“贡生”。

北宋时期,还曾发生过一次有意思的录取事件。宋太宗初登大宝之时,为了招揽人才、笼络人心,在全国培植自己的势力,曾通过查贡籍,将在宋太祖时期连续参加15次考试依然没中的184人,全部赐进士出身,给予高官厚禄。

但是显然,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法治文明的社会,能不能被录取,只能以考试成绩和录取政策来定,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时候,我们只有承认了人生并非那么一帆风顺,总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然后坦然接受、变通选择,才会豁然开朗,别有一番洞天。

很多读完大学的人,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慨:自己选了哪个专业、录取到了哪个专业、毕业后从事了哪个行业,有时候就是机缘巧合。

不少人当年以高中毕业生的认知水平填的志愿,到了大学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后才会发现,其并非真正适合自己、甚至并非自己真正喜欢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会在大学里选择转专业,或者毕业后从事别的工作的原因。

所以,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眼前所执着的,等真正迈开了步子走过千山万水,再回头去看,可能会觉得很傻,甚至不客气地说,会成为一个笑话。

当然,我们始终尊重每一个人合法的选择,只是我们还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和理性出发,为那份执着提一些合理的劝导和建议。至于最终被采纳与否,这同样是当事人的权利。

对于普通人来说,复读一次都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挑战,那么复读多次的考生到底是怎么想的?

立志愿(https://www.jlzhiyu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对于普通人来说,复读一次都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挑战,那么复读多次的考生到底是怎么想的?的相关内容。

对于普通人来说,复读一次都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挑战,那么复读多次的考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应不应该、值不值得呢?我觉得,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和现实需求,要区别对待。

2001年4月3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改革新举措,取消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

当年,便有16265名大龄考生走进考场,占全国报名总数的0.36%,最后有1900多人被录取。这一政策的开放,确实让不少人重燃信心,也重拾了旧梦。

既然大龄考生在高考政策的允许范围内,那么选择考与不考,就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当然可以考,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重复多年考试的选择、非名校不上的做法,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却是可以探讨的。

梁实和唐尚珺,恰恰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据媒体报道,梁实除了是高龄考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民企老板。他之所以执着于参加高考,并且非四川大学不上,和自己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一直有个名校梦有关。

对于梁实来说,家庭经济生活早已经不是问题,参加高考无非是志趣问题,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消费。

而唐尚珺的情况则不然。他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后,就一直选择复读,一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准备高考上。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还曾经历过父亲病重无钱医治,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挣2万块的“复读招生费”。

而且,唐尚珺曾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这样的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但却仍执着于中国科技大学。

鉴于唐尚珺的现实条件和境遇,可不可以有些变通呢?事实上,唐尚珺当年也完全可以通过贷款或者其他渠道来筹集那2万块钱,然后等到毕业工作挣钱后再偿还。而如果唐尚珺早些年就选择一所不错的大学就读,然后毕业工作,难道挣不到2万块钱吗?

要知道,这12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最黄金的12年。在依循自我志趣的同时,也有必要量力而行。如果因为这份执着,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一定的负担,甚至是一定的伤害,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份执着究竟有无必要。

以上,就是立志愿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复读多年,值得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立志愿:www.jlzhiyu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复读
与“复读多年,值得吗?”相关推荐
复读一年值得吗
复读一年值得吗

复读一年值得吗不太建议复读。高考成绩300多分,说明学生平时的成绩也不是特别出色,即使通过复读高考成绩有所提升,也最多勉强达到本科线,很难考上好的大学。不太建议学生选择复读这条路。从过往的复读情况来看,那些与本科线有着明显差距的考生,总体的复读效果是比较差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层次的考生,复读就没有机会。如果执意要去复读的话,一定要挑好复读学校。选择学校最主要的就是,选择的

2025-03-25 12:32:42
退学复读值得吗
退学复读值得吗

退学复读值得吗对于大学生而言,退学复读并非没有机会,但同样伴随着风险。复读能够让学生有机会重新审视个人的兴趣与未来发展方向,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更合理的规划。然而,复读意味着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复读生在竞争中的压力也会更大。如果退学的原因是学习压力过大或个人原因,学生可以选择休学来调整状态,而不必立即选择复读。休学可以让学生有时间休息和调整心态,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另一

2025-03-14 23:31:47
复读究竟值得吗?
复读究竟值得吗?

复读究竟值得吗?我就是一个复读生,我现在后悔了,先说复读一次能不能考上一本。如果你不是因为高考考砸了,复读一次要实现很大的飞跃其实几率不大。所以,要复读最好是那种高考考砸的,发挥不出平时水平的。还有,如果你性格不是很外向,进入一个新环境复读其实变化很大,应届生会认为你是一个外来生物,可能不会明面上歧视你,但会在心里想,复读一次在班里还只能排二十几名啥的,这些事情还是没法忽视的。

2025-03-25 05:07:59
高三复读值得吗?
高三复读值得吗?

高三复读值得吗?有必要。以下是选择是否复读的条件:1、自己对成绩不满意,有强烈复读欲望。在明确复读的各种条件之后,考生需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综合判断,想着明年一定要提高分数,走个更好的学校。2、明确新一年的复读条件。考生复读时,最好关注教育部颁发的各种文件,了解相关信息。3、目标明确。对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明确自己与目标院校之间的差距,正确衡量自己的提升空间与潜

2025-03-15 08:46:45
复读生值得吗,复读真的有出路吗?
复读生值得吗,复读真的有出路吗?

大学可提前毕业么是可以的,我有个同学就是这样,用三年的大学时间考研了。三年来,他的课程排的满满的,同时他还修辅修专业,很牛的。相信自己应该可以的,当你开始学大四的课程时跟比你大一届的师哥学就行啊,但你必须积极和学校领导及管教学的老师说,你坚持这样做,老师就会帮你的复读生值得吗,复读真的有出路吗?从我的个人角度来看,我觉得花费多年就考一个好学校,本质来上我觉得不是很值得。因为看你这个好学

2025-03-18 07:40:54
艺考生复读一年值得吗?
艺考生复读一年值得吗?

艺考生复读一年值得吗?对于艺bai考成绩好的美术生,复读非常有意义。艺考成du绩一般,则意义不大。美术生复zhi读主要是提高文化分。因为美dao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天赋和顿悟,不是画室辅导可以解决的。如果专业统考和校考成绩很好,只是被文化分挡住了,必须复读,根据自己的弱项集中突击文化分。否则就可惜了美术天赋。如果自己并不喜欢美术,只是为了借助艺术生的途径上大学,则没必要复读。记得在我读高一的

2024-11-24 16:14:30
985大学复读一年值得吗?
985大学复读一年值得吗?

985大学复读一年值得吗?想读985所学校,您选择高考复学一年或直接去两本书再上研究生入学考试吗?对于参加高考的每个学生来说,他们可以进入985所学校学习是他们的共同理想。为了在名校读书,如果不通过高考考试就继续努力工作,那么对于实力不是好的同学而言,选择在高中时重读985所好成绩或直接参加高考,阅读普通本科生并再次获得研究生入学考试吗?再上一年肯定会大大提高高考成绩的原

2025-03-29 02:40:09
高考200多分复读一年值得吗
高考200多分复读一年值得吗

今年考上贵州大学,不过如果复读,下一年最少能靠个好211或985。这样值不?首先我和你说我就是贵大的,其次我是复读生。第一年我也是发挥不好,但当时如果有个二本学校录我我也不复读,结果哪所学校也没录我,复读以后,第二年又没考好,补录的时候被贵大录了,当然,如果你有信心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你复读一年一定会考个比贵大好很多的学校,那就复读,那样就值。再说说贵大吧。贵州省的确是穷,等你去了贵阳你就会

2025-03-22 15:52:11